“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充满民生温度的话,句句有所实指,既是对“民之所望”的回应,也是2014年政府工作的“施政所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实现了强国富民,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但基于我们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蛋糕”并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个人,尤其是在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与人民幸福感息息相关的领域,不同群体的差别仍然很大。所以政府未来的工作要在公平性上着力,让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他所该有的那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和红利。 教育资源要通过合理流动实现配置均衡,消除“超级中学”“垃圾中学”这样的人为产物,从根本上杜绝“择校热”;优质医疗资源不能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医院,可通过政策倾斜等措施发展社区医院、全科医生,平衡城乡差异;加强保障房供给,保证公平分配,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投资性需求;让人们的收入增长跑赢物价上涨,保证基本的购买力,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养老待遇能尽早告别“身份标签”…… 所谓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也就是要从群众意见最大的、目前还没有做好的事情上着手。教育、医疗、住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中的有些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迫切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破题”;而一些在发展过程中滋生的新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的心腹大患,像食品安全、雾霾治理等。如果人民连喝水、吃饭、甚至呼吸都没有了保障,发展的意义何在? 李大大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对存在的问题,政府要先从自身找原因、想办法。”相关部门、相关责任人员一定要用实际行动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期待,铮铮言辞配上铁腕重拳,给人民打造一个美好家园。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没有不紧急的:一个工作岗位,一间保障住房,可能维系着一个家庭的运转;一笔养老钱,一份救助金,可能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一张户籍卡片,一个升学机会,可能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未来。所以,我们对民生领域的改革发展,要始终坚守“民之所望”的施政方向,也要坚持“只争朝夕”的效率原则,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安传香)
2014年全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380亿美元
总理说,要保持中国经济发展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水平,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平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但一段时期以来,国际市场始终低迷,国内结构性矛盾又不断凸显,要实现这一平衡,很多时候面临着“两难”选择,甚至是“多难”选择。
连日来,长江上游岷沱江、嘉陵江、三峡区间等流域均出现较强降水。受此影响,三峡入库流量11日起快速上涨,到12日20时,三峡入库流量陡增至今年入汛以来最高值3.8万立方米/秒,两日内增长了1.4万立方米/秒。
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据了解,此次试点将大力推进供销合作社在组织、服务和经营方面的创新,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推进服务规模化和流通现代化,促进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将供销合作社打造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记者 刘惠兰)
201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新预算法第35条规定,地方政府债务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筹措。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及中央国债管理做法,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对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
根据这一报告,2014年,借助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有利政策契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长期趋势向好,其中,园区集聚化发展将成为行业发展方向,废玻璃等低值品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供给不足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劳动力成本较低。在当时条件下,增加投入、保持规模增长就可以明显地带动就业。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通过传统产业带动就业已不现实,必须依靠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以创新带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国民经济2016年开局良好 一季度GDP增长6.7%
根据草案,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这种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审核:黑盒)
编辑:石头